散文!?

文體寫作理論知識應由定義出發, 定義中的要素可以衍生出寫作的各種要求和方法。但是,不論詩歌,還是散文,傳統認識集中體現在一般寫作教材上,對其定義的認識既不準確統一, 又片面地強調社會屬性。 不合乎文體本質屬性的傳統文學體裁定義在本書中一概不提。需要的是最終表現作者個體生命本真的文體定義。 散文是一種作者寫自己經歷見聞 中的 真情實感的靈活精幹的文學體裁。

  作者在散文中的形象比較明顯,常用第一人稱敘述,個性鮮明, 正象巴金所說“我的任何散文裏都有我自己”, 總之可以說是表現自我。這就需要大膽無忌。正如魯迅所說“任意而談,無所顧忌”,他還推崇曹操及魏晉散文的“力主通脫”。又如劉半農所說, 散文要“赤裸裸地表達”。還如一些人所說,“我是怎樣一個人, 就怎樣寫”,“心口相應,信口直說”, “反正我只是這樣一個我”。寫真實的“我”是散文的核心特徵和生命所在。 這是定義的最大要素。
  散文語言十分重要。首要的一條是以口語為基礎,而文語(包括古語和歐化語)為點綴。其次是要清新自然,優美洗練。此外,還可以講究一些語言技法,如句式長短相間,隨物賦形,如多用修辭特別是比喻,如講音調、節奏、旋律的音樂美等。
  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, 這就是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。所有教材都提出了散文要寫感情,但卻是作為一種必備因素和一種內在線索。應當強調指出,感情不是片面的因素,也不僅僅是線索,而是散文的對象。散文寫人寫事都只是表面現象,從根本上說寫的是感情體驗。感情體驗就是“不散的神”,而人與事則是“散”的可有可無、可多可少的“形”。 朱自清的《背影》不是要記錄回家和父子離別的瑣事, 而是要吐露一種對父親及失敗了的父輩的憐惜和敬愛。劉真的《望截流》,重點不是順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設者業績, 而是一種回歸歷史進步主流的內心感受。散文一開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種突如其來的悲喜交集的感情體驗中,由此生發聯想——小時候跟著媽媽趕集差一點丟失,四十年代初一度離開部隊,“文革”中被迫放下筆等。 最後又面對橫江截流的宏偉場面,激情滿懷。感情體驗,是散文的內在結構。有了它, 就可以天馬行空地起草。這一點,不能不明朗和確定。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——感情體驗, 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。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。散文和小說一樣, 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,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。可以說,小說組合細節是“以盤盛珠”,而散文則是“以線穿珠”。 小說的“盤”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,具備衝突,各種階層、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。 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“盤”中有機地展開。散文的“線”,就是感情體驗,或多或少,隨手拈來, 任情揮灑——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。由此,我們說散文(應稱藝術散文),是最自由的文體, 散漫如水,手法靈活。只要弄清以上四點,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、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,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,什么意、章法(如文眼)、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,其它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。
  散文可以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(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)兩種。下面將兩種散文的模式列出,供大家選擇使用。
  記敘散文模式
【開頭】點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。我和該人,重點在後。 介紹該人,如肖像描寫。點兩者關係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。
【中間】▲一種情況:一件事。從開頭、發展到結尾,細致敘述和描寫。
 ▲另一種情況:幾件事。每件事即每層次前,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。 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。
【結尾】點重申特質,照應開頭。點深化感情關係,發出感慨。
抒情散文模式
【開頭】1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係。2議論景物和自己。
【中間】1描寫景物,分出層次,細致動人。2聯想發揮,更大意義。
【結尾】感慨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飛鶴 的頭像
    飛鶴

    JJck鶴

    飛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